close

  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南詔鎮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拱辰樓,1月3日2時49分凌晨發生火災,截至4時48分火情全部撲滅。拱辰樓已基本燒毀,只剩個框架,600多年的古城樓毀於一旦。據瞭解,城樓已承包給私人開茶館。(1月3日澎湃新聞網)
  巍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詔國的發祥地和古都。拱辰樓建於明代,是巍山古城的中心。拱辰樓被燒毀,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巍山,因此蒙受了文物資源、景觀格局等多方面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失,對於當地的旅游開發及就業也將造成嚴重影響。
  據稱,巍山縣消防部門正在調查拱辰樓發生火災的原因。消防部門所能查出的是,火災怎樣發生,但無法解答為什麼一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會具備導致火災的條件。如果此事並未涉及人為縱火,就只能歸於意外失火。不排除當地有關方面將因此竭力撇清拱辰樓承包給私人開茶館與引發火災的必然聯繫,並藉此排除文物、消防等部門的瀆職失職責任。
  依照《文物保護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佈,並報國務院備案;要劃定必要的保護範圍,作出標誌說明,建立記錄檔案,還要設置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管理、開發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一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接待、服務游客的需要,管理部門也可以提供餐飲等配套服務,但應當將相關配套設施設置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之外,並不影響服務游客。
  既然如此,拱辰樓此前為什麼還被轉包為私人茶館?在文物保護單位原址內提供餐飲服務,餐飲定價顯然會更高,會讓經營者獲得更高收益。但這種做法卻會對文物保護單位原址保護造成損害,商家裝修時布設電線會破壞文物保護單位建築的牆體,開展餐飲服務、紀念品售賣等經營會加重文物保護單位的負荷,加速其老化乃至衰竭。商業開發對文物保護單位的更大危害在於,火源、電源的使用,這使得文物保護單位出現火災變得不可避免,即便商家管理較嚴,也僅僅降低了引發火災的概率而不能從根本予以杜絕。
  文物保護單位被用於商業開發,確實可能給管理單位及所在地方帶來可觀的租金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到訪游客。這些收益和便利如此直觀,以至於管理單位和文物保護部門忽略了商業開發也將帶來無可逆轉的損害、埋下的火災等重大事故隱患。而現有文物保護法規體系對於違法改變文物保護單位用途的種種做法(主要是商業開發)的制約顯得軟弱無力,處罰條款也不具備震懾性,這無異於激勵前述違法違規操作,讓大量的文物保護單位長期處於加速老化衰竭及面臨火災侵蝕的風險之中。
  筆者以為,國家和各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應積極爭取同級立法機關和人民政府的支持,叫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內的所有商業開發行為,將餐飲配套、紀念品售賣等經營業務遷出保護範圍。還要重修文物保護法規體系,加大對擅自改變文物保護單位用途涉及到的單位和個人的處罰力度,要將破壞文物的違法成本提高到與嚴重環境污染同步的水平,推行黑名單制度,將文物保護單位損毀的責任人和單位列入全行業禁入的黑名單。
  文/鄭渝川
(原標題:600年古城樓變身茶館,凸顯文物保護尷尬)
編輯:SN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02chpli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